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心理學區分了許多研究基本概念,形成規律,個體發展的方法。 這裡還需要注意的是,主要區別在於了解究竟是什麼激發了促進發展的力量,周圍世界對形成的影響是什麼。

每一種心理學理論都以其自身的方式提供了有關人格形成和進一步發展的寶貴信息:因此,特質理論認為,一切都是在所有生活活動時期創造的,而人格特質是根據非生物學規律轉變的。

心理分析教學認為,發展應該被視為適應我們每個人的生物特性以與社會互動,同時發展滿足由“超級I”(換句話說,每個人的道德準則)定義的個人慾望的方式。

社會學習理論在這種應用中看到了每個人之間的各種互動方法。 人文主義把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看作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現代心理學中 人格 的形成與發展規律

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在從各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加強了綜合整體性格分析的趨勢。 這個概念從每個方面相互依賴的轉變的角度考察了個人發展的階段。 整合概念的主要內容是埃里克森的心理學理論。

精神分析學家堅持所謂的表觀遺傳原理(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一定的階段,由基因預先確定,人格從出生到結束)。 根據他的教導,個人形成經歷了一個多階段的過程。 每個階段的特點都是個人世界的內在發展變化,以及他與他人的關係。

埃里克森對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的因素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發現,描述了個性的危機的主要時期和發展的階段。

生活危機

埃里克森認為,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心理生活危機:

  1. 第一年是迎接新世界的危機。
  2. 2 - 3年 - 自治和恥辱的鬥爭時期。
  3. 3-7年 - 主動與內疚感打架。
  4. 7-13歲 - 對工作和自卑感的反對。
  5. 13-18歲 - 作為個人和灰色個人自決的衝突。
  6. 20年 - 社交,反對內部隔離的親密關係。
  7. 30-60年 - 教育年輕一代而不是親近自己的願望。
  8. 超過60年 - 滿意,欽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沮喪。

發展階段和形成階段

  1. 第一階段(人生第一年):渴望與人交流,或與他們排斥社會。
  2. 第二階段(2 - 3年):獨立,自信。
  3. 第三,第三(3-6歲和7-13):好奇心,勤奮,探索世界的願望,溝通和認知技能的發展。
  4. 第五階段(13 - 20年):性與人生自決。
  5. 第六(20-50歲):對現實的滿足感,對下一代的教育
  6. 第七(50-60歲):全面的創意生活,對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
  7. 第八個(超過60年):接受死亡思想的能力,個人成就分析,行動評估時期,過去的決定。